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
By 段静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来写一篇长文,对于我这种不擅长文字的人来说,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与时间。所以每每在写之前我会再三拷问自己:只是想借文字满足一下表达欲吗?还是想展示自己思想来劝说他人?如果答案是,还是算了吧,有太多人比我更擅长了。
这篇长文前前后后修改几次,最后还是决定写完,因为它实在集结了我过去近十年对“兴趣爱好”这个词的体验与感悟。絮絮叨叨,劳大家费神读了。
——小编
曾经在外资企业做过好几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我,在招聘时一定会问面试者:
What is your hobby?(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面试者一般会答:闲时会听音乐、读书、旅行或运动。但当我请面试者再具体描述一下每周、每月或每年会相对固定花多少时间在这些事情上时,大部分面试者通常会显得茫然或沉默。
“一个人的书房”碰巧也是一个集结播音、阅读爱好者的平台,身为小编的这三年中,我更是广泛地与众多应征者探讨了这个问题。在每天收到的应征邮件中,各种相见恨晚、各种激情澎湃,以及各种重拾深藏于心底广播梦的美好愿望。
我毫不怀疑来信者写邮件时的热情与诚挚。但当我指出普通话可能需要更多练习、需要做更多的预读、录音设备可能需要调整、可能要学习简单的后期编辑时,应征者们往往十分惊讶:“原来这么麻烦?原来这么难!"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过去这三年中,声音条件符合要求的应征者有两成,但这两成中最后只有一成选择坚持到最后,也就是说,只有占整体比例 2% 的人最后成为朗读者。
对此我表示充分理解,所以我一般会回复:
是的,朗读的确是件费时费力又费心的事儿,如果不是真爱,很难坚持下去。当然,能够用自己的声音与喜欢的书交流进行二次创作的乐趣,也只有参与者能够体会到。没关系,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苦恼地说:
我好像有很多兴趣爱好,但好像又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老是在变,到最后几乎没有多少能够真正坚持下来。
看来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中文“兴趣爱好”与英文 hobby 这两个词的差异上。中文“兴趣爱好”是个相对宽泛的词,休闲、娱乐、消遣,一切可以带来愉悦的行为都可包含在内。而英文 hobby 有严格的定义,特指因喜爱而固定投入一定的时间来做的事。相同点是带来愉悦,而不同点是,前者可以随机发生,而后者有固定的时间投入。
如果将一天除睡觉吃饭外的时间分为工作、兴趣爱好、消遣娱乐这三类的话,不少人在中间这一类可能是缺失的。
特别说明:由于本文作者是个较真儿死磕又古板的人,如果你属于下面两种情况,请果断放弃阅读后续的内容。
-
我觉得“兴趣爱好”与“消遣娱乐”没有什么区别,都挺开心的,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困扰。
-
睡觉吃饭工作已经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能够有盈余的时间来消遣一下,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并且为没能找到一个能够持续的兴趣爱好,我很愿意试着进一步探讨一下。
虽然兴趣爱好与消遣娱乐都能给我们带来乐趣,但其实是不同层次的乐趣——我想借用哈罗德・布鲁姆的一句话,他是耶鲁大学声名最为显赫的教授之一,他在耶鲁执教 60 多年。作为很可能是耶鲁读书最多的教授,在他看来,阅读最强烈、最真实的动机,是“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
为什么要“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我觉得可能的答案有两个。
消遣娱乐是件最容易实现的事,用金钱购买或时间交换即可。消费没有什么不对,但消费行为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你可能需要不断强化消费的投入或改变消费的项目来维持同样水平的愉悦。渐渐地,你可能会产生怀疑:我真的喜欢这件事情吗?是不是应该换一换?于是,当我们消费的同时,我们的一个个兴趣也被消费了。
兴趣爱好不是工作,你不需要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但是“难度”促使我们挑战自己的潜能、探索未知的领域,挑战自我并超越自我。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也伴随着痛苦,但如果做到了,得到的回报也非同一般。用一句鸡汤味的话来说,为了“遇见未知的自己”。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小小建议是:
-
听从内心的呼唤,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尝试、探索所有你喜欢做的事。幸运的话,说不定它很快就会出现哦!
-
请认真对待每一次尝试。如果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遇到瓶颈或需付出额外努力时,跟自己说“不必那么认真,玩玩而已嘛”,但内心又隐约知道自己努把力是可以做到。结果很可能是,对自己的成果并不太满意。然后自己会越来越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
如果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可能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审视一下之前放弃每一个爱好的原因。是不喜欢这件事,还是不愿意克服因做这件事而带来的困难?
祝你好运!